1.五分钟商学院069|背景因素

2.虚拟游戏头盔

3.你见过哪些公司因为自己作死导致倒闭?

盛大盒子_盛大盒子配置

一、辉煌不再,P2P时代正式落幕

昔日盛极一时的P2P如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1月2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对外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这意味着,曾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野蛮生长的P2P借贷行业,在不过短短十余年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轰然崩塌,直至迎来最终的落幕时刻。回顾其兴起覆灭之路,从万众追捧到如今“归零”令人扼腕叹息,而曾经所有的疯狂和争议,都让这场来得快去得急的金融现象给世人留下些许反思。

兴起与覆灭

满眼繁华,终作尘去,从气势_赫到黯然落幕,P2P网贷行业的折戟之时来得太快。

国内P2P业务肇始于2007年,早期的运营模式非常简单,其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工具发布资金供需信息,并撮合资金提供者和需求者达成借贷交易。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和民间小额信用借贷的一种形式,P2P理论上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忽略的长尾客户有益,具备满足投资人理财需求、解决中小微融资难等功能性作用。

在彼时金融自由化、监管层对金融创新有所疏忽的时代,P2P携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红利一跃成为时代风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由于投资门槛低、收益可观、操作便捷等优势,在2013年到2015年间,网贷平台数量、行业借贷金额开始迅速飙升,大量民间借贷、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扎堆涌入P2P行业,一时间,网贷平台的营销广告铺满了大城市地铁和各类流量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最高峰时,全国范围内经营P2P业务的平台超过5000家,行业借贷规模过万亿。而在2012年末时,上述数字仅为200家左右和500亿-600亿元之间。

风口之上,泥沙俱下,及至2015年底,行业性第一波大规模爆雷潮正式开启,期间发生近千家P2P平台倒闭、跑路的现象。行业剧震,资金出借人利益受损,使得监管部门不得不下重手治理乱象。

2015年8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发布。该指导意见明确了P2P信息中介的定位,指出了中介服务的内容,阐明了P2P属民间借贷的范畴且不得提供增信服务,并确认了银监会负责监管的责任。

2016年8月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文件。同年10月,《互联网金融风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集中力量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

即使经历重拳整治,但在热钱效应的推动下,日趋从严的监管政策似乎并未对行业规模产生严重影响。据张栋哲介绍,那段时间,不少P2P平台仍旧趋之若鹜地接入第三方资金存管并积极运作备案事宜,并以纳入监管作为宣传口号,发起更高利息的自动投标工具或债转产品,舍命追逐绝对利益。

2017年P2P行业发展再次攀上巅峰。比达咨询(BDR)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P2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P2P平台数量达到50家的峰值。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也达到了28048.49亿元,同比增长35.9%,助力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6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问题平台的数量也在节节攀升。2018年P2P行业盛极而衰迎来至暗时刻,截至当年7月24日,中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850家,整体涉案金额超过8000亿元,波及用户规模超过1500万人以上,一场更大面积的爆雷期再次袭来。

经过第二波汹涌雷潮之后,P2P网贷行业全面整改的大网再次被拉开,更强硬监管的凌厉之势迎面而来,各平台无不经受着备案制延期、伪P2P平台出清、非吸高返挤出、合规化去杠杆等内外密集考验。

张栋哲表示,爆雷频出、政策逆转,一系列让P2P行业深陷泥沼,大大打击了出借人的信心。当投资者、出借人不续投,借款人回船转舵逃废债、不还钱,平台信用面临崩塌,资金链断裂,之前接棒的出借人最终血本无归。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在循环往复中痛苦煎熬。

2019年1月初,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其中“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阐明了监管层态度。

残存的P2P平台没有等来合规备案的“剩者为王”,在当时的形势下,全行业清退的政策已经很明朗,只是各地、各平台的退出节奏有先后。2019年11月27日,《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奠定了整个行业进入倒计时阶段的主基调。

进入2020年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没能暂缓P2P退出的步伐,尚在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仍在不断减少,直至11月中旬完全清零。这个曾经高光而疯狂的行业,最终黯然落幕。

变质的繁荣

回顾历程,P2P行业的变质,源于信息中介向信用中介的转换。

海辉基金分析专员李焱认为,最初的P2P作为金融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如果发生了逾期,平台会首先告知出借人情况,找第三方公司进行债权回收。为出借人支付预期高额回报并承担相应风险,大家其实都比较能接受,行业也会慢慢发展。

而P2P失败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完成更多的信贷和吸储,很多P2P不惜将自身变为信用中介并承诺刚性兑付,既充当影子银行极力承担所有的信用风险,却不受资本金、杠杆率和投资者适当性等监管约束,也不用在意风控与合规,使得整个行业鱼龙混杂。

而许多P2P平台的借贷对象,多为银行覆盖不到的高风险客户群体,因此需要网贷平台具备极强的风控水平,否则一旦众多借款人还款逾期,就会导致坏账风险骤增。在偿付高额利息的压力下,很多平台只能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凭借更高利息吸引资金覆盖对应的风险成本,进而导致资金池入不敷出,最终深陷无力兑付旋涡,纷纷爆雷。

李焱表示,此举完全背离P2P行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的初衷,加之进入门槛低,监管缺失,便逐渐演变成资金池、期限错配、自融、欺诈的金融。各色人马“良莠不齐”,大量盲目跟风的投机者,无视市场发展的规律,只为借道风口涌入P2P行业大肆“圈钱”。因此,看似高速发展的行业背后,实则充斥着对金融风险有意或无意的漠视,最终促成问题不断的畸形繁荣,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灰犀牛”,更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引以为鉴

虽然行业已不复存在,但P2P业务遗留下的清退善后工作尚未完结。今年8月,银保监会郭树清公开表示,截至今年6月,网贷平台还有出借人的8000多亿元没有回收。只要有一线希望,会配合公安等部门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偿还出资。将处置存量风险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资金的清偿率和返还效率。

11月21日,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表态,将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李焱分析认为,随着平台陆续开展良性退出的策略,下一步可能会以司法途径为主,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追讨力度,未来投资者或有望陆续拿回部分本金。但他指出,对于P2P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国家和地方会坚决督促相关平台兑付本金,但应该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兜底。

对广大出借人而言,经过这一次的投资经历之后,应逐渐改变原有的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策略,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选择正规途径进行合理投资。李焱建议,须知投资没有捷径,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诸如此类的市场风高浪急,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需要很精准的行情把握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本金不被侵蚀殆尽。作为投资者应慎之又慎,尽量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的品种入场,对于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把握的市场行情,最好避免盲目跟风。

此外,在银行、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极力推行下,借钱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消费金融的增长率陡峭上行。伴随“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奉行“超前消费”,而品类繁多的消费信贷产品正为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P2P虽然清零,留下的教训却值得认真吸取。李焱表示,对比现金贷和P2P,虽然二者在借贷对象上、资金来源和风控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需要指出的是,现金贷以较低收入的年轻群体为主要借款对象,偿还的能力相对较低,同样较易引发坏账产生的几率。

作为金融创新,现金贷有其可取之处,但还需套上监管的“紧箍咒”。展望未来,对于如何强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培育更加稳健的金融风险文化,刘福寿曾在日前公开表示,一是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督促金融银行业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二是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的化解,做好高风险非银金融机构的处置工作,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严查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积极配合防控地方隐性债务的风险。三是坚持推动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金融和违法犯罪,坚持全链条治理非法集资,把防范打击涉非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切实消解社会安全风险的隐患。四是前瞻性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准备,指导涉外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预案,提升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刘福寿还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二是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三是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大力推动金融监管科技建设,提升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提升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二、“盛大网络”正式落幕!昔日“”辉煌不再

就在前不久,玩家们熟悉的“盛大游戏”已经改为“盛趣游戏”了,这也代表着那个曾让无数少年热及曾倾心于打造国内“网络迪士尼”的盛大,与我们渐行渐远,游戏圈再无“盛

1999年,陈天桥创办的盛大网络,是中国最。2001年,盛大网络独欢迎,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玩过,随即先后推出了《泡泡堂》《龙之谷》等70多款经典网游,注册用户超过21亿。

2008年,盛大游戏有限公司正式设立,并于次年成功上市,而年仅31岁的陈天桥凭此一跃成为互联网首富,不过,陈天桥的致力于将盛大打造成国内“起点中文网,再到研发盛大盒子,最后创立了盛大创新院,都是为此在做准备。

三、关于P2P终结?

什么对方也装了P2P.

有一家电脑装的ARP防火墙,所以你限不了人家.

当你的ARP不停的攻击人家时,人家防火墙起作用了.你掉线有可能对方下载太猛,或者你的P2P有冲突.反而把自已限制了.

共享上网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网络管理.好比是一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一样.

安装2个1M的网比安装一个4M的网都贵.道理就在这里,交的是管理费,网速不值钱.

建议上网独享,拒绝共享上网.

五分钟商学院069|背景因素

盛大 游戏 公司,相信很多人都玩过它运营的 游戏 ,2001年代理了一款《热血》,可谓是火遍全网,当时全国有850万台电脑,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其代表作还有:《世界》、《冒险岛》、《泡泡堂》、《龙之谷》、《最终幻想14》等。

2001年,盛大 游戏 公司靠着《热血》,就已经创下了全球多人在线 游戏 运营纪录,并且在今后的几年里,运营 游戏 总人数超过21亿;盛大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我们的灵魂人物:陈天桥!

13年5月出生,男,浙江新昌人,曾经的盛大公司董事会。在2004年的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并不好过,百度加上李彦宏一共才7名员工,腾讯差点因为没找到融资而卖掉QQ,阿里巴巴那时候还没有几个人知道。

而不到4年的时间,盛大公司就在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价一路上涨,陈天桥也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首富,坐拥90亿财富。

在盛大 游戏 最风光的那几年,也是学生玩 游戏 最疯狂的几年;陈天桥也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然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不再以 游戏 为公司的主要核心。

后来盛大出了一款盛大盒子,当时被人称作“潘多拉魔盒”,不过做了一年的时间就被广电叫停。还涉足了文学、K歌 游戏 、电子支付、 游戏 免费玩和道具收费模式。当年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现在看来陈天骄的想法太超前了。

1:当时盛大公司最辉煌的时候,陈天桥得了比较严重的病,但是具体是什么病现在也没人知道;曾经媒体访他说了几句话:“我是个非常理性的人,我坐飞机的时间,知道这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但我还是害怕”;“我想回去,哪怕我知道我回不去了,使我心里矛盾极了”。

后来,医生告诉他要远离所有会让他紧张的事物,于是,他出售了子公司的股份,在2010年的时候移民新加坡;盛大公司****的离开也可能是逐渐衰败的原因之。

2:横行,就拿当时热门网游《冒险岛》来说,曾经的玩家现在可能都记得“飞船上的蝙蝠魔”,和市场上“十万1点卖人气”。

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吸怪挂过于影响 游戏 平衡,流失了大量忠实玩家,《冒险岛》应该也会像现在的魔兽世界,梦幻西游这类 游戏 存活至今!

目前国内 游戏 界腾讯和网易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很难再看到盛大 游戏 的身影了(现已更名为盛趣 游戏 ),不过作为中国 游戏 公司的老大哥,人们还是非常期待它下一个优秀的作品亮相。

陈天桥经典语录:“ 我自信盛大是有益于 社会 的,它为人们带来了快乐 ”。作为曾经的玩家,你是怎么看待盛大公司和它运营的 游戏 ?

虚拟游戏头盔

刘润5分钟商学院精进部落第56篇笔记

概念:背景因素

知道了什么是需求(真需求的六大关键)和到哪找需求(麻烦地图),就够了吗?即使发现了真需求,也不见得能立刻变现,获得成功。所有的需求,都有适合它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背景因素”。

那如何来判断土壤是否合适呢?你可以从4个维度开始:时间、技术、文化和。

联系:

1.时间因素:在滴滴、快的疯狂烧钱之前,甚至风极一时的摇摇招车还没诞生之前,易到用车的周航在2011年就推出过一个“打车小秘”的服务,针对的就是普通出租车市场。但是,由于这个市场当时还没到风口,就被搁置。等到2013年打车市场疯狂补贴时,周航又一次向市场推出了“打车小秘”,可为时已晚。

2.技术因素:陈天桥在2005年开始做“盛大盒子”,类似现在获得成功的小米盒子。但在当时,世界上还没有iOS和安卓,盛大只能和当时的霸主微软和英特尔合作。因此,在“Wintel”的架构之下,做出来的盒子只能是电脑那么大。而且,盒子的功能是放在客厅当电视和电脑用,相当于电视加电脑。因此,在外观上相当于两台电脑机箱那么大的盒子,价格上也是两台电脑那么贵,根本没人要。

3.文化因素:职场社交一直是职场人的刚需,但是在美国大获成功的领英进驻中国后,却因为不太适合中国人的操作和使用习惯,难以被国人接受。后来有了中国版的领英——赤兔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4.因素:锤子手机在刚开始创立品牌时就非常注重设计感,但是无奈,由于供应链等硬实力不足,锤子手机的长期缺货和底层功能偏弱,还是让喜欢锤子的人选择了其他品牌。

应用:

分析宏观环境有PEST模型,分析有没有需求生长的背景因素也可以借助CORT模型——culture文化、opportunity时机、resoureces、technology技术。其实,这算是套自检清单。

你见过哪些公司因为自己作死导致倒闭?

任天堂公司九十年代就已经推出了,因为根本没有软件商投入,所以很早就夭折了

连单机的游戏都没有火起来,网络也。。。。。

盛大已经推出了独立网游机体“盛大盒子”,先看看它能走多远吧

科学家研制虚拟现实装置已经有近20年历史了,但直到现在,绝大多数装置仍能够只能创造声音和图像。来自约克和华威大学的一支英国科学家小组发起了一项,研制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头盔,这种装置能够模拟所有5种感觉,让他们所说的“真实虚拟”变得更加可信。

这款头盔名为“虚拟茧”,内装专门研发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晰、高动态电脑显示屏、高技术含量的扬声器、用来向佩戴者面部吹热/冷风的风扇以及一个可以在鼻子下方释放化学物质的“嗅觉管”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气味。

华威大学的艾伦·查尔默斯(Alan Chalmers)教授表示,虚拟茧将在3到5年内问世。他认为,这种神奇头盔可以用于远距离商业会议,让学生重游历史或者让家庭用户不必出门就可与遥远的度目的地亲密接触。对于电脑游戏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喜欢玩《第二人生》等可以扮演虚拟角色的游戏玩家,虚拟茧也一定会大受欢迎。查尔默斯在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上说:“虚拟茧并不是为了取代真实,而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补充。你可以安全并且以一种可控方式感受真实。”

虚拟茧原型将与电脑实现无线连接,电脑负责提供虚拟世界或真实世界特定区域的信息。其高动态显示屏用了LED(发光二级管)和LCD(液晶显示器)技术,所产生的图像暗度是传统电视的10倍,亮度则更是高达30倍。头盔的嗅觉管与一个装有化学物质的盒子相连,能够在佩戴者鼻子下方释放气味,一个类似装置则可直接向佩戴者口内喷出香气。温度和湿度通过风扇和加热器加以调节,环绕声扬声器则负责提供声音。

查尔默斯指出,用户可购买相关电脑软件,以便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虚拟世界。除了探索虚拟世界外,虚拟茧也可让佩戴者对真实世界的特定地区进行实时探索。例如,将记录装置安装在汽车上,记录与游猎有关的图像、味道和声音并通过网络传给位于世界另一端的虚拟茧。

虚拟茧项目首席科学家、约克大学的大卫·霍华德(Did Howard)教授说:“虚拟真实项目通常只关注五感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感觉,一般是视觉和听觉。我们并不清楚世界其它地区的研究机构是否也做着和我们同样的工作。利用查尔默斯及其华威大学团队开创的一项新技术——按要求传送预先设定的气味配方——虚拟茧可以向佩戴者提供电子气味。气味和味道密切相关,我们决定向佩戴者口内喷射特定物质以提供一种有质地的感觉。触觉装置则负责模拟触感。”值得一提的是,虚拟茧也可用于训练士兵、警察、医生或者消防员。目前,设计者们正在为虚拟茧定价,初步估价大约在1500英镑左右。

很多年前待过的一个奇葩公司,背景:五月份公司正式成立,我们销售团队6人都是四五月份入的职,财务负责人是老板媳妇。

入职时定的工资底薪三千+销售毛利润的8%提成+年终奖每完成1个亿销售额团队奖励12万元,提成是先发一半,剩下的年底一起发,员工手册上也写明了。到年底我们团队一共完成2.3亿的销售额,毛利润一千四百多万。结果算账时变成了提成是2%,之前的一半发就发了,另一半没了,年终也奖变成了每人三千块,我们团队老大当然不乐意了,跟老板吵了起来,奇葩的是老板拿出来员工手册,就是变成了2%,年终奖哪一项直接没了,这明目张胆的改这玩意我也是头一遭遇见,更奇葩的是老板娘还当我们的面和行政主任聊天,说刚在北京提了辆奔驰GL550,准备春节到海南过,顺便在外那边买套房子,呵...私企夫妻店。

所以年底我们团队全部离职了,我们三人跳槽到同行业别的公司了,另外三位伙伴换了行业,这老板还给我们新公司老板打电话,说他开除的员工你还要,一顿坏话,还在行业内扬言让我们干不下去,原因就是我们把自己开拓的客户基本都带走了。当然我们新老板在这行业时间更久,也没听。

然后原来这老板挖来一个人组建新团队,那人我们这行业内不少人都认识,风评很差,但是嘴子特别溜,再配上我们在这行的朋友里叙述了一下这个老板的人品和行为,那公司名声算是废了,做了一段时间业绩也再没做起来,我们专心做事也再不关注了,过了一阵听说那挖来的销售团队负责人联合客户了公司一百三十万,又过了一阵听业内朋友说那老板被列为失信人员了,然后某天路过那公司门口,发现招牌都没了,啧啧啧。

OfO小黄车戴威,典型的作死型,引进了adcde轮风险投资,公司管理混乱,戴威又听不进别人意见。金立手机,由于本身没意识到市场在变化升级,公司还是重金砸广告。创史人澳门。输掉几十亿现金流。供应链短时间内迅速崩盘。

近二十年来有两个超级巨头公司倒闭,给人们留下了警示,他们还成为现代企业界以及实业界的标本。

头一个是英国的巴林兄弟银行,这个跨国国际银行200年的老店因为内部监管失控,被新加坡分行交易员尼克.里森挪用了数十亿美元进行风险投资与交易。结果风险投资失败,不仅这些钱赔的血本无归还影响了总行的资金流与资本信用,最后被迫倒闭。

安然公司这个美国能源界的超级巨头,由于内部风险管控失控,再加上CEO与几个主要董事严重失职,没有把握好公司的经营方向与战略投资方向,而且还账!在被美国司法部以及独立检察官的调查之下轰然倒下。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袋第一个闪过的人是“陈天桥”,虽然盛大还在,但是跟过去辉煌的时候相比,简直已经天地之别了。

“陈天桥”的“作“,让人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商业天才,还是一个“穿越者”。

陈天桥是谁

可能很多95后不知道陈天桥,当年看着代理韩国的“” 游戏 ,引发了“万人空巷”。网吧里面全部是玩的,比起现在的“吃鸡”和“王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年全国的所有电脑加一起,一共只有300多万台主机。而且上网都是靠着512K的电话线拨号联网。那个时候国内大多数 游戏 商家都还在主要卖国外的光碟 游戏 。陈天桥居然敢代理一款在韩国排名100开外的 游戏 ,而且还是借钱来创业的,好像看到了中国网游的疯狂的开端。

的盛大

因为,中国第二年的电脑主机数量增长了500多万台。200年盛大的 游戏 注册数量超过了一亿人,成了全球用户数最大的网游。

2004年,盛大在美国上市,陈天桥成了中国首富,个人财富达到了90亿。

开始一路作死

在盛大的巅峰期,成了国内最大的网游运营商,但是那几年 社会 对网游的讨伐越来越严重,这给了盛大和陈天桥很大的压力。

如果当时盛大继续发展网游,应该会跟现在的网易,腾讯可以平起平坐。但是陈天桥决定放弃网游,不再发展。

随后,盛大多线发展业务,从盛大文学,盛大盒子到盛大支付。这一切在当时特别不看好,但是放下现在,小米盒子,天猫盒子等等都越做越好。当时陈天桥的这些天才的想法过于超前,整个 社会 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

后来一个一个接着失败,也算是耗尽了最后的运势, 游戏 部分也私有化后卖了出去。陈天桥现在也去到新加坡安心养病了。

我的工作一辈子的企业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案例,一家世界同行业的最大的企业,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经过三十年运营,由于蛀虫,腐败,出卖公司利益,等,导致亏损累累,从优秀的上市公司,变成st公司,净资产为负数,只好数万员工买断工龄,或者下岗,变卖壳,如今成为四不像企业!

我上一个公司就是自己作死的

不到两年的时间赔了1300万

任人唯亲、任性

一个小小的内容制作主管屁事不管也是外行,就PPT写的凑活、会舔,但工资比我运营总监低一点点,谁能服。最后几个部门负责人都走了

乐视,曾经在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上构建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因而呼风唤雨,光鲜亮丽,甚至业界因之而称名为“乐视模式”。

彼时,乐视顺着产业链垂直整合了互联网、制作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等等;因之旗下成立了对应的公司有:乐视网、乐视影业、网酒网、乐视控股、乐视移动智能等;乐视网以300104深圳创业板上市,连续N个涨停,一股冲上三四百元,一时风光无两。

正当此时,作死开始了,贾老板迷上了造车,于是主业资金被抽离;于是各种赖帐不还;股价跌至0.18元,终被退市,不知有多少个持股股民哭晕在厕所;于是多个乐视产业股权被拍卖,旗下两公司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据说贾老板在美国,造车梦仍在继续……

温州千度

太多了。